御书屋 > 其他 > 贫家子的科举路 >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213节
    六子今年二十岁,桃花十八,两人岁数也算不得小了,所以过不了几日,这门亲事就定了下来。
    而具体成亲的日子,暂时还未确定,按照先前的打算,林远秋是准备让所有新娘子都在同一日出嫁的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第215章 种田新法
    林远秋让新娘子同一天出嫁的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嫁妆。
    因为他不想有人是看在这么多的嫁妆上,而娶的这些姑娘。
    想要避开这些,就只能先把所有亲事都相看好,然后所有的新人同一天成亲。这样等旁人看到新娘子有很多的嫁妆时,就算再有想法,也后悔莫及了。
    说是很多的嫁妆,还真一点都没夸张。
    水田十亩,樟木箱一对,子孙宝桶、喜盆、棉布六匹,两床被褥、以及四季衣裳各两套,最后还有二十两的压箱银。
    而嫁妆中的水田亩数,还是吴氏拍的板。
    自从得知小孙子在京城大宅子里挖出来两万六千两的银票后,吴氏对掏银子帮助人的事就没那么肉疼了。
    特别在听到银票的原主还是个大贪官时,吴氏就更加支持用这笔银子多做些好事了。
    为了不让嫁妆的事传出去,家里除了老林头夫妻俩和林三柱夫妻两个,剩下知道此事的人就只有林远秋和钟钰柔了。
    这几日,林三柱已开始忙碌起购买水田的事。说实话,一口气要买两百七十亩水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,所以他得早点寻摸才行。
    除了置办水田,还有樟木箱和子孙宝桶这些也得及时准备起来。林三柱直接去木匠铺挑好了样式,然后付了定金,让他们一式做上二十七份,等做好后,再一道去取。
    而被褥和布匹,以及四季衣裳的筹办,则全交给了吴氏、冯氏,还有钟钰柔。也是二十七份。
    至于为何每样都要置办上二十七份,这也是林远秋与家里人商量过后的决定。几个岁数大的姑娘虽然说不上亲事的可能性很大,可哪怕不嫁人,给她们的东西也一样不少,特别是水田,有这样一份田产在手,将来就是租赁出去,吃饭也是不用愁的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这边置办着嫁妆,另一边说亲的事也在进行着。
    等看到官媒婆是挑着人家上的门,并非他们先前以为的强行婚配,这下杨家、赵家,还有陈家的许多族人都松了口气。
    虽他们对外说家中孩子打娘胎时就定了亲,可也担心官府较真起来,毕竟才一个月的时间,族里突然就多出这么多的娃娃亲,怎可能不让人质疑。
    心里没了担忧,这些族人很快津津有味的八卦起官媒说亲的事来。比如今日去了谁家被婉拒,明日又去了哪家被回绝。
    这几日,官媒婆的说亲并不顺利,虽去问的几家,并未像旁人那样匆忙给家中孩子定下亲事的,可等官媒婆上门去他们家说亲时,对方不是说考虑考虑,就是直接摇头拒绝了。
    按着知府大人的意思,官媒婆在上门说亲之前,也都是仔细打听了一番的。所以去的几户人家,虽家境不佳,可家风却是不错的。
    只可惜这几家人顾忌着山妻的名头,并没有答应。
    看到官媒婆碰了壁,几个族长和族老心里是说不出的畅快,他们都想着,到时一门亲事都说不上,看知府大人怎样收场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都说万事开头难,可只要顺利开了头,那么接下来就会容易了许多。
    这不,当桃花和六子定下亲事的消息,传到杨家赵家还有陈家的族人耳朵里后,接下来官媒婆再过去时,情况就大不一样了。
    先是那几户说了还要考虑考虑的人家,很快找到官媒婆,表达了他们家想结亲的意思。
    不过官媒婆可记着知府大人的话呢。
    知府大人可说了,但凡有过犹豫的人家,一律不能要,所以官媒婆笑着与人婉拒了。
    别说,还挺解气的。
    很快,又有想结亲的人家找到了官媒婆。这是陈氏宗族的一个大娘,等找到官媒婆后,就伸出手指,表明了她家想娶五个儿媳妇的意思。
    “五个?”
    陈大娘无比确认地点着头,“五个。”
    一听确实是五个,官媒婆眼睛只差激动成了铜铃。知府大人可是说了,只要说成了一门亲事,就给她一两银子的辛苦费,哎呦,这下可就是五两银子了啊。
    不过高兴归高兴,该有的谨慎官媒婆可一件没有落下,在听陈大娘说了自家以及五个儿子的情况后,她又找人细细打听了一番。
    等发现没有不妥的地方,才兴冲冲地去了府衙,把这家人的情况禀报给了知府大人。
    陈家有五兄弟,个个长得人高马大。只可惜家里贫寒,加之陈家老爹一直生病,几个儿子又是孝顺的,但凡家里有了银子,必定用到老爹的汤药上。而没有银子,娶媳妇自是不太可能,是以他们家除了老大说过一门亲事,后来被女方家退了亲之后,其他几个就一直无人问津了。
    前年陈家老爹去世,陈家五兄弟直到去年年底,才把家里所有欠账还清。可这个时候,陈家老大已经拖到二十有八了,就连陈家老二都已有二十六岁。
    陈大娘原本打算攒上一年银子,然后先给老大娶个媳妇的,不拘寡妇还是岁数大一些的姑娘,只要人好就成。结果就听到了知府大人要嫁山妻的事,说实话,当时陈大娘就有些心动了,之所以一直拖着没有开口,主要是担心族里人记恨,不敢带这个头,还有就是陈大娘一咬牙挂出去的两亩地,暂时还没卖出去。
    至于为何要卖地,当然是卖了银子娶儿媳用了。陈家一共十五亩水田,当初陈老头生病时卖了五亩,剩下的十亩水田,原本陈大娘准备等自己百年之后,一个儿子分两亩的。
    可现下为了给儿子娶媳妇,她也管不了这么多了,当即拿了两亩去卖。
    陈大娘可从没想过一文钱不花就娶上儿媳,聘者为妻的道理她还是懂的。
    再说,这样做也可以避免儿媳妇将来被族里人笑话成白捡。陈大娘准备给每个儿媳一两银子的聘金,而后剩下的那些,一部分用来拾篼家里,把房子修一修,再添上些家具。最后再留些银子摆成亲酒席,用她的话说,娶儿媳就得有个娶儿媳的样儿。
    林远秋并没有犹豫,当即吩咐官媒婆去跟人家应下。
    可以说,在听到对方愿意拿出银子做聘金时,林远秋就认可了。
    不说旁的,人家明明在家境不好的情况下,却还舍得花银子娶媳妇,足以说明这家人懂得尊重人,人品是肯定没的说的。
    这样的人家,嫁过去后,是绝对不会受欺负的。
    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那就是人多力量大。
    在林远秋看来,五个姑娘嫁到同一户,若真碰上什么事,就凭她们在巫山上共患难的姐妹情,肯定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,或是相互帮衬的。
    既然知府大人觉得不错,媒婆自然喜气洋洋地去张罗了。
    都说女大三抱金砖,媒婆准备给陈家老大配一个三十一岁的姑娘,然后陈家老二配个二十九岁的,另外三个也尽量往匹配里挑。
    等盘算好了之后,媒婆先去府衙后院,吴氏和冯氏出的面,两人把包括秀娥在内的五个姑娘喊了出来。
    媒婆一看,当即就有了片刻的愣怔,原本她以为这些姑娘在巫山上待了好几年,特别是年岁大的那几个,定然是又黑又瘦的。可现下并非如此,除了看着有些瘦,一个个都清清爽爽,精神头也是足足的。而那些一看就是新做的衣裳,穿在身上,让她们生出了姑娘家本该有的娇美。
    官媒婆自然不知,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,如今这些姑娘与刚来的那会儿,有了很大的区别。加之自开始学刺绣后,整个人在气质上都有了改变,看着自然眼前一亮了。
    回过神来的官媒婆也没耽搁,很快把陈家以及陈家五兄弟的情况都说了一遍,随后笑道,“今日过来,就是想先听一听几位姑娘的意见,若是没有问题,再与人约了相看的日子,可行?”
    秀娥今年三十一,官媒婆给她说的正是陈家老大,知道兄弟几个都是吃得起苦的,她就点了头。
    另外几人看到秀娥姐应下后,当下也没了犹豫。
    再想到她们将来会成为妯娌,生活在同一个家里,心里有种莫名的安心。
    既然女方都没意见,官媒婆与吴氏和冯氏告辞后,就很快去找了陈大娘。听到秀娥她们五个的情况后,陈大娘自是连连点头,她还是那句话,只要姑娘人好就成。
    五个兄弟自然不会安排在同一天相看,先是陈家老大和秀娥。
    相看的地方就选在离府衙不远的何记茶楼。
    说实话,原本陈家老大听到说给自己的姑娘如今已三十有一,他是没抱什么希望的。
    可等看到跟在媒婆身后的姑娘时,陈家老大一时有些不敢相信。
    只见对面之人,一身粉兰色的交领襦裙,身材高挑纤细,皮肤说不上白皙,可也不黑。最主要是那双杏眼,虽眼角有些许鱼尾纹,可眼睛却如盈盈的秋水,看着让人心里舒坦。
    而秀娥,也偷偷打量着眼前之人,跟媒婆说的一样,高大魁梧。从对方的浓眉大眼中,她看到了真诚。
    陈土根五个儿子全部定下亲事的事,很快在整个陈氏宗族传扬了开来。
    有当笑话说的,也有觉得陈大娘实在聪明的。你看,这一下子就把她家儿子娶不起媳妇的问题全给解决了。
    可等知道人家居然都给了聘金后,又觉得陈大娘实在是傻,为了给聘礼竟然还卖了两亩地,在他们看来,娶这样的儿媳妇还用花银子做啥。
    陈大娘并未搭理这些长舌之人,而是和几个儿子很快收拾起家里来。卖了两亩地怕啥,在她看来,有了儿媳妇日子过着才有盼头。何况只要一家人齐心,想来用不了多久,家里的地又会多起来的。
    自陈家五兄弟定下亲事后,来找官媒婆的人家更多了。
    而这边,吴氏和冯氏就跟给自家孙女(闺女)相看婆家似的,也都一门心思的忙碌到了相看中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因着气候的原因,塞北这边的撒种的时间要比南方迟上一些。
    是以等林远秋到了后寺村时,这边的村民刚把水田规整出来。
    按照以往,接下来村民们要做的就是播种了。
    所谓的播种,就是把谷种直接撒到水田里。
    这样的种田方法,林远秋在小高山村时经常能看到。播下种子过上十来天,水田里就会有一点点的绿芽露头,这是稻种发芽了。至于没长出绿芽的位置,应该被鸟儿吃了种子,得赶紧重新播种上,否则就会少了收成。
    可谷种也是粮食,补种的话就等于粮食的损耗了。
    林远秋今日过来后寺村,与他突然想到的种田事宜有关。
    来到大景朝二十来年,林远秋发现,不管在先前的小高山村,还是在京城或者塞北这边,老百姓们种田用的都是把种子直接撒到田里的播种方法。
    林远秋清楚记得前世姥爷是怎样种的地。
    姥爷会把谷种先用水泡了,然后再放到石灰水里拌一拌,听姥爷说,浸过石灰水的种子,种出来的水稻不易生病。
    等过了三四天谷种有小芽尖长出后,就把它们撒到专门备好的秧苗田里。而后在秧苗长到差不多一尺高的时候,再拔起秧苗转插到水田里。
    林远秋做了比较,发现前世的种田方法,比起如今的播种,不浪费谷种不说,还可以让水田里的稻苗种植均匀,不会像之前自己在小高山村看到的那样,密的密,疏的疏,这样肯定影响了粮食的收成。
    所以,林远秋今日过来后寺村这边,就是准备搞试验田的。
    如果今年后寺村种出了好的粮食收成,那么从明年开始,石洲府这边就全部采用新的种田方法了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第216章 亲事定下
    今日与林远秋一起过来后寺村的,还有高同知和钱通判。
    按理来说,高同知有地方上的督粮之责,所以他跟着一起也正常。可钱通判跟着过来就让人有些想不通了。不过,看到亦步亦趋的钱通判,林远秋并没多问什么,很快与村里正安排起接下来要做的事。
    林远秋肯定想不到,只他的一个“娶山妻”法,就让钱通判对他刮目相看。特别听到杨赵陈三家如今争吵不断,早没了以往的铁板一块后,更是对林大人的“离间大法”佩服的五体投地。
    此时钱通判想的是,这样的“高手”自己都不跟着多学学的话,那他就是傻子一个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