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请后台详叙当年事,走捷径两面不讨好
都说旁观者清,陆善柔和寒江独钓之前真没发现这条线索,被魏崔城看出来了。
陆善柔推算了一遍年龄, 二十四年前, 瓦匠世家出生的庶子李渊夭折,只有十岁。
猎户人家出生的李大姐,也是十岁,被醉酒鬼父亲卖到了一户翰林人家当丫鬟, 翰林外放出京,李大姐当然也跟着走了。
李大姐的亲弟弟李大壮那年三岁。
二十四年后,外放的徐琼回京, 从七品翰林一路升迁成为礼部左侍郎, 朝廷正三品大员。
二十七岁的李大壮去了徐府要见三十四岁的姐姐,徐府却欺负他当时年纪小, 只有三岁,啥都记不清, 让一个冒牌货中年女子顶替李大姐,去见李大壮。
但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, 李大壮那时候虽然只有三岁, 难以割舍亲情, 一直记得姐姐的长相, 眉间有胭脂记, 立下长大后赎回姐姐的誓言。
李大壮见不是亲姐姐,就去了顺天府衙门告状, 求陆青天做主, 念在骨肉情分上, 让徐府放亲姐姐出来, 姐弟见一面。
就这么一个简单、不起眼的案件,为何会被调换?
调换案件的人在害怕什么?
为什么伪造了早夭的李渊李种嫡庶争夺家产这个假案子?
李大姐在外面当了二十四年的丫鬟,这期间发生了什么?徐府为什么不让她出来见亲弟弟,反而用一个冒牌货代替?
陆善柔想了又想,这些零碎的线索左一下,右一下,始终拼不出一个逻辑完整的线。
陆善柔说道:“崔城,我们不回去了,改道去锦衣卫衙门找干爹,去问前吏部尚书徐琼在外放做官的二十四年间的履历。”
朝中有人好办事。查一个十岁小丫鬟的人生轨迹犹如大海捞针,几乎不可能。
但是锦衣卫查前礼部尚书徐琼的履历就是信手拈来的小事了。
江米巷,锦衣卫衙门。
牟斌笑脸相迎。
他能不高兴吗?一直毫无进展的算盘刺客组织终于有了突破,找到了王老汉这个绝佳卧底,彻底铲除算盘刺客组织指日可待!
这一切,都多亏了陆善柔。
昨天牟斌还臭着一张脸教训她,现在一张老脸笑得像花儿似的。
牟斌说道:“你们这对佳儿佳妇来看我了。”
魏崔城都有些不习惯了,恨不得把牟斌的笑脸抹掉。
陆善柔行了礼,“实不相瞒,这次来是有求干爹。”
“来,这边坐。”牟斌豪爽的大手一挥,“都是一家人,什么求不求的,你就直说吧,只要不是摘星星,要月亮这种事,其他的我都能帮上忙。”
陆善柔说道:“以前的礼部尚书徐琼徐尚书,干爹可熟?”
牟斌说道:“熟啊,一甲的榜眼,谁不知道?他有真才实学,为人随和儒雅,还大力提携新人,现在的礼部尚书、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就是他栽培的嘛。”
陆善柔问道:“徐琼外放了二十四年,这二十四年里他都干了些什么?为什么他一回京,就当了礼部的左侍郎?正三品大员。一般的外放官回到京城当京官,很少有这样的待遇吧?”
牟斌说道:“他那时候外放到了应天府南京,在南都的翰林院里当差,他才华横溢,学富五车,鼓励当地学子考功名,名声极好。”
大明以前的都城在应天府,所以应天府叫做南都,也叫南京。后来永乐大帝迁都到了顺天府,因在北方,所以叫做北京。
两个都城都有完整的中央官僚体系,比如六部、翰林院、国子监等等,就是应天府远离权力中心,空有一整套官僚体系,但权力远不如顺天府北京的,基本都是冷衙门。
“成华七年,他就已经是应天府乡试的主考官,门生极多,说他桃李满天下也不为过。现在朝中不少官员都是他的门生,尊称他为座师。”
陆善柔疲倦的揉了揉额头,“干爹啊,我来这里,肯定不是只听好话的,干爹把他说得像个孔圣人似的,完美无缺,但这世上那里有什么完人?对吧,我真正想知道他的……干爹懂我的意思吧。”
牟斌一愣,问道:“徐琼早就告老还乡,无官一身轻,退出了礼部,把一切都交给了李东阳,他到底犯了什么事?你这样查他?怎么连我都不知道?”
陆善柔说道:“干爹啊,您还没有解答我的问题,您就问了一堆问题。到底谁问谁嘛。”
牟斌只得说道:“人无完人,徐琼在应天府南京翰林院的时候,的确做了一桩事,被很多文官批评,但……这件事,说白了,也不算什么大事,就是阵营不同而已。”
陆善柔却来了兴趣,“我想听的就是这个啊,干爹请讲。”
“论理,他都已经退隐官场,我不该旧事重提的。”牟斌先卖了个关子,然后说道:
“可是你既然开了口,又不是什么说不得的大秘密,我就告诉你吧……”
原来,徐琼才华了得,又劝学新人,推行儒学,广结善缘,在应天府南都翰林院混得如鱼得水,一路升迁到了侍读学士,执掌南都翰林院。
翰林院本来是清贵之地,他在南都翰林院当侍读学士,官运已经到头了,但是徐琼志向远大,他不想一辈子都在远离权力中心的南都,养花喂鸟过一生。
南都的六部、翰林院基本都是摆设,没有实权,用来安顿那些被贬斥、排挤出北京城的官员们。
徐琼渴望回到北京城,掌握权柄。
所以,按捺不住的徐琼开始找捷径。
怎么找捷径?
成化年间的捷径能是谁呢?
当然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万贵妃啊!
徐琼远在南京,走不了万贵妃这个捷径,但是当时守备南京的太监黄赐,是万贵妃跟前的红人。
为了搭上这个关系,徐琼就讨好守备太监黄赐。
刚好,黄赐的亲娘死了,大操大办母亲的丧事。
徐琼要带着南京翰林院的翰林们去给黄母凭吊上香。
徐琼还准备了亲笔写的祭文。
但是翰林院以清贵自居,绝大部分翰林都不屑于太监结交。
看着执掌南京翰林院的徐琼对黄赐卑躬屈膝,觉得徐琼侮辱了翰林院的名声,纷纷大骂徐琼,其中,编修陈音骂的最狠:
“堂堂翰林相率而拜中人之门,天下其谓何?斯文其谓何?”(注:出自明,焦竑《玉堂丛语之五》)
还有翰林把守备太监黄赐做的“好事”拿出骂。
黄赐贪得无厌,应天府在长江下游,江中有泥沙沉积形成的沙洲,全部被黄赐圈起来,成为他的私产。
同时,由于长江下游泥沙沉积严重,水位随之上涨,淹没了江边的田地。
但是淹没在水底的田地,黄赐居然照样要收农民的税!
你说可笑不可笑?农民要为根本不存在的田地纳税!
仅仅这两项恶行,就足以证明黄赐是个坏东西,现在堂堂翰林院的首领徐琼要带着整个翰林院给黄赐之母凭吊,当然是一瓢水倒进油锅里,炸了锅。
翰林们对黄赐的厌恶、不满,全都发泄在徐琼身上。
反正已经被贬到了南京,爱咋咋地吧!
骂个上司怎么了?反正老子要一辈子坐冷板凳,升迁无望!
徐琼被骂得斯文扫地,迫于手下们的压力,没有去凭吊黄赐的母亲。
虽然最终万贵妃这条捷径没有走通,但是徐琼的形象大损,读书人就是如此,以前多么崇拜一个人,一旦不符合心中的要求,骂起来就有多么狠。
徐琼为此一度两面都不是人,万贵妃这边的太监群体觉得他不够意思,南都这边的读书人觉得他是个伪君子。
这是他在应天府南都外放二十四年里最大的挫败,也是最大的“污点”,之后还时不时被人翻旧账,拿出来唾骂。
“是这样啊。”陆善柔很失望,这种文官和太监的对立跟一个小丫鬟有什么关系呢?
陆善柔继续问道:“有没有什么比较……猛的内幕消息,比如杀人放火,欺男霸女之类的。”
“没有。”牟斌说道:“徐琼不是这样的人,除了这件事,他的官声是极好的。”
一直默默听讲的寒江独钓开了口,“牟大人,徐琼那时候既得罪了宦官,又得罪了文人,他是怎么突然之间升了官,还如愿以偿回到京城当了实权的京官,还是炙手可热的礼部左侍郎呢?”
寒江独钓考中了进士,在刑部观政,开始走仕途,因此对徐琼突然升迁很好奇。
这个升迁明显不正常嘛,文官和宦官都得罪了个遍,不降反升?
牟斌说道:“人无完人,哪有不犯错的,这又不是什么要命的错误。时间一长,人们就慢慢淡忘了。徐琼继续助学,培养学子,写文章,开文会,学问和办事的能力都出类拔萃,升迁是迟早的事。”
魏崔城说道:“干爹没有说实话,您说谎的时候,习惯捋着胡须,慢慢的说。”
牟斌:真是男大不中留啊!胳膊肘往外拐!给我留点面子行不行!
气氛有些尴尬。
陆善柔说道:“我配合锦衣卫,锦衣卫不配合我,这点小事还遮遮掩掩的,我还是回北顶,要文虚仙姑把王老汉送走吧!”
“别!千万别!”牟斌连忙阻止,说道:“我说,其实……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,我就搞不懂,你为什么非要刨根问底,徐琼早就退隐了,你想干什么?”
陆善柔立刻起身,“回北顶。”
牟斌拦住她,“坐下,你听我慢慢说。”
陆善柔说道:“我站着听就行。”
牟斌实在没得办法,只得实话实说:“徐琼中了榜眼,入了北京翰林院时,妻小都在江西老家,他在京城纳了一个良妾,照顾起居。”
“这个妾……姓张……是当今皇后的堂姐。”
“那是在天顺年间,英宗皇帝北狩回来,复辟重新登基为帝之后,那时候的张家只是小门小户人家,家里的姑娘送给一个考取榜眼的翰林当妾,是很正常的事情。”
听到一个“张”字,陆善柔不知道该说什么好,怎么兜兜转转,案子几乎都和外戚有关啊!
陆善柔说道:“张家后来出了皇后,而且是六宫无妃,独宠后宫的张皇后,比当年的万贵妃还风光。”
“张皇后的堂姐是徐琼的小妾,所以徐琼是凭借这层裙带关系,得以回到京城当京官,成了礼部左侍郎,又升为礼部尚书,位极人臣。”
“不。”牟斌说道:“徐琼回京的时候,小妾已经扶正,是正妻了,堂堂三品诰命夫人,皇后的堂姐,前呼后拥,出入宫廷,无限风光,早就今非昔比啦。”
作者有话说:
徐琼:干得好不如娶的好?
第140章 升官发财原配去世,卖子求财以尸讹诈
考得好,干的好,都不如娶的好。
榜眼出身的徐琼是靠着老婆的裙带关系翻的身。
谁能想到呢?小门小户出身的小妾娘家, 鸡窝里飞出一只金凤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