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书屋 > 其他 > 滴墨青藤文集 > 诗情与俗氛
    具有艺术情怀的人一定是追求纯粹的感情体验,因为艺术本身就是源于对生活的诗情的解读,艺术全是靠情感来培养的,情感贯穿于整个艺术过程。
    靠感情生活依赖感性思考,定然是很有诗意的人生,但恶劣的世俗人情即俗氛却每每是艺术情感的大敌。
    在世俗人眼里具有艺术情怀的人多半是疯子。他们喜怒无常,他们荒诞不经。
    且不列举过孔子而歌“凤兮!凤兮!何德之衰?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”的楚狂接舆一类的隐士。单就说红楼梦中的宝二爷,那些粗鄙的俗人断然不能理解他的种种“出格”行为,认为他同星星、月亮说话,同水中的鱼儿倾诉;雨地里自己淋雨全然不知,反倒提醒别人别淋雨,等等言行完全荒唐,是蠢物一个。
    其实,同样的人生却因人的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划分出很多群体。
    大体而言,可分为诗情和世俗两类人生。诗情人生更多靠精神感情来颐养,而世俗人生更多倚仗物质习俗来生存。比如大观园中的姐妹们最终结成了“海棠诗社”这完全是具备艺术情调的人群对精神感情的自觉追求,是对充满诗情的高雅生活状态的必然渴望。而大字不识的王熙凤一类的人却只能对物欲无厌的追求,或对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乐此不疲。这就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生状态。
    具有诗情的人是一群精神的贵族,他们从精神创造中实现人生,他们全靠心灵意会领略生活的乐趣。
    也单就拿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一事来说。王熙凤和鸳鸯则纯粹世俗那套拿刘姥姥开心,只是把刘姥姥当做让人消遣的活宝,哄贾母开心而在贾母面前卖好。一向看重人格自尊的黛玉自然打心理厌恶他们这种取乐方式,更看不惯刘姥姥以出卖人格尊严来取媚众人的行为,便以“母蝗虫”三字来对刘姥姥概括评价。对于有艺术情怀的人而言,自然感到何其的形象贴切而有含蓄有余味,而这断然是凤丫头鸳鸯一类人无法意会于心的。
    曹雪芹正是借宝钗之口对两类人生作出绝好的注解“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,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,不大通,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。更有颦儿这促狭嘴,用春秋的法子,将世俗的粗话,撮其要,删其繁,再加润色,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。”“你们仔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,回想却有滋味。”
    仅仅一个小事件便可折射出两类人的品味高低、才情的高下。
    可见,精神人生给人更多的玩索、更多的咀嚼,给人智慧感,给人满口留香,满耳余韵。
    诗情的人生是令人羡慕的。有时不禁痴想,香菱亏得被拐子卖了,而最终能进了大观园,成就了她做诗人的梦想。这未尝不是她人生的大幸。假如生活在俗氛包围的环境,抑或卖给一个盐商,世间只不过多了一个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或一个独守空船“梦啼妆泪红阑干”的怨妇。哪能有幸与这一群才情勃郁的诗人相伴,哪能有幸有黛玉这样冰雪聪明的老师耳提面命,又哪能在精神创造中得到人生的高雅情趣。
    从事精神活动的人自然有着俗人们难以觉解难以意会的高雅情致,然而在现实俗氛环境下,往往没有这么美好。且不说香菱之死,也不说大观园的百花凋折。只要想到抄检大观园的那帮气势汹汹的恶俗嘴脸,我们就能感受到世俗正像那帮悍婆打手,视美好为无物,只知一概粗鄙地毁灭。
    诗情人生往往是世俗的海洋下一座孤岛,常常受到咸涩大浪无情的打击和无休止聒噪,而留下的伤痕累累、坑坑洼洼。
    具有艺术情怀的人往往为美感而生、为诗情而活,但往往被世俗挤压,处处尴尬,始终处于弱势。正如潘邠老临面对萧瑟清秋,刚赋得‘满城风雨近重阳’,忽然催租差人破门而入一样,全然没有了诗情,没有了灵感。在面目可憎的催租人的催租声中,断然是没有诗情的,也难以做得成诗人的。
    但是,物质的贫困并不能完全阻隔具有艺术才情的人对生活的诗意想象,只是在没有宽容的环境下,他们的时常孤独。他们只得背对人群到山涧林泉里找诗情,寻知音,养性灵。庄子说“鱼之乐也”孙登则长啸山林,陶潜则“采菊东篱”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们甘受清贫,独得林泉之乐。甚至连“知其不可,为而为之”的圣人孔丘也曾感言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!”
    然而,更多的精神者是连隐居山野的最低的人生理想也难以实现,他们饱尝灵魂和肉体双重侵害,被无边黑暗的俗氛嚼碎了肉体。但他们自有自己的对抗方式,他们以出乎常情的举动留给世代不尽的思考,为先进的精神做一个必要的印记。
    李卓吾在牢狱里用剃发刀割断自己的喉管,徐文长则用长钉贯穿自己的两耳。这是用极端的方式表达精神人对俗氛对抗,要让人警醒。
    嵇康在刑场弹一首广陵散,感叹“广陵散绝也!”金圣叹临死的遗言竟然是“盐菜与黄豆同吃,大有胡桃滋味。此法一传,我死无憾矣!”直到近代瞿秋白临死前也说“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,世界第一!”这些暗藏玄机的奇谈怪论,并非矫情作派,而是对俗氛包围的人生一种无奈。是他们思想敏锐、智慧超凡显现,也是艺术才情者对俗氛的一种蔑视,对精神生活的不屈追求,对生死的一种超然。
    诗情与俗氛是一对矛盾,以诗情为人生的人靠天赋和才分生存,始终是庸众围攻的对象。诗情与俗氛是永远不可能协调的,诗情一旦迁就了俗氛,也就没有了诗情。人生也就成了纯物欲的追逐,在艺术舞台上缪斯就没有了位置,只能眼看着贴满商业标签的群丑们狂吼乱叫,向俗氛频献飞吻,频抛眉眼。
    没有诗情的人生,只能让精神贵族们如石沉大海般地永久沉寂,或者只能像屈原那样作诗情的选择,不再有生之留念。
    朱湘、闻捷、顾成、海子、骆一河、戈麦那一个个闪耀着粼粼光芒的永远定格着青春的身影,在眼前闪闪而过
    而海子那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的咏叹,是想让世俗明白,诗人原来是比贪生的俗人更加留念人生,热爱生活的啊。
    我们呼唤诗情的人生,更呼唤给执著于纯粹精神的人群更多的关爱,因为是他们给我们指明了美,创造了美,让我们明白人不只是靠吃米活着的道理。
    让俗氛那汹汹的潮水无声地消退吧,让精神的岛屿不断地拓展吧。